一是在“常”上用力气,做好2016年以来就业扶贫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累计规范档案17卷。采集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培训、转移就业、企业吸纳、自主创业以及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五个名单”信息,结合扶贫办“六有”系统和乡镇基层服务平台,定期对全县3328户10837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作为脱贫成效帮扶的人口,开展分片督导检查,及时制定就业帮扶措施,力查力改,做到收入情况、家庭情况、就业意向、技术技能水平、就业去向“五必清”。截至目前,省外返乡贫困劳动力335人,市外返乡贫困劳动力632人,节后省外就业意愿213人,省内就业意愿754人。
二是在“深”上下功夫,对全县2016年以来已脱贫的贫困劳动力,组织好“春风行动”“就业扶贫行动日”等专项活动,发挥“送岗进村”、“送岗入户”结对帮扶连锁效应,通过全覆盖走访慰问、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继续宣传就业扶贫政策,实行“脱贫不脱政策”,印制慰问礼包1.8万份,定期向登记就业困难人员发布用工信息、公布咨询电话。开展天全县首届“直播带岗”网络招聘活动,无接触式增进贫困劳动力“掌”上找工作,提供10家企业600余个优质就业岗位,吸引2.7万人次在线观看,在线达成就业意向协议100余人,其中帮助贫困劳动力达成节后就业意向23人,形成“线下送岗”、“线上荐岗”的双重模式,把就业服务推向深入。
三是在“实”上做文章,全力推进巩固就业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天全县积极探索就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发展扶贫车间吸纳、支持返乡创业带动、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促进贫困劳动力增收致富的四条渠道。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乡入村设立生产点,整合资源,拓展就业岗位,激发贫困劳动力就业致富内生动力。通过“企业+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方式,打造了益民农林合作社、新场竹子合作社、安山钢铁有限公司等就业扶贫载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0人,其中安山钢铁有限公司和天民昂州煤炭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级就业扶贫基地。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749人,支持返乡创业带动就业128人。
四是“精”上出细活,针对县内春节期间不停工的尓润、福鞍、君力、久保、天源化工、安山钢铁等企业走访督查,掌握节后用工情况及春节期间生产情况,切实维护已就业贫困劳动力劳动权益,指导督促企业与其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加强职业健康保护。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统筹培训资源,提前对接新型学徒制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已指导督查8家县内企业,掌握节后用工招聘岗位需求200人,紧缺电工、机修工、焊工、会计、普工等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