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度建设,促治理提升。发挥劳动关系人社、工会、园区、企业、乡镇(街道)“五级协调”职能作用,统筹党政、群团、企业、社会“四种力量”,完善常态监控、提前预防、主动服务机制,构建劳动关系调解“劳动者+企业+乡镇(街道)+县级部门”四级联动体系,及时研判、协调、化解劳动纠纷。建立司法派驻、人社联络、律师值班、轮流坐班、援助专线等制度,深化企业、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全面推行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园区(企业)“四调联动”机制,
强全民参与,促共治共享。坚持“互联网+仲裁调解”模式,增强举报投诉“线上”接待力量,落实专人、专职、专责抓实“线下”群众来访接待工作,推行“线上”“线下”调解服务“一次办结”,搭建劳动人事争议化解“大平台”,打造“示范仲裁院”,完善“五纵十横”大调解工作体系和“三调联动”机制,发动素质高、懂政策、处事公道、群众信得过的“五老志愿者”、群众党员、企业代参与调处劳动人事争议,打造了群众身边的“社会法庭”。截至目前,培育调解员97名,持证上岗3名,“法律明白人”200余名。
强欠薪治理,促和谐稳定。建立根治欠薪风险防控化解处置机制和涉嫌欠薪案件应急联动机制,畅通民工维权便捷“快车道”,紧抓农民工工资实名制发放、民工专用账户管理、民工工资保证金、民工工资支付监控4项制度落实,深化当日申请、即刻办理、一键审批、指派律师、提供援助“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推进农民工维权“零距离”服务,围绕重点企业、重要节点摸索根治欠薪规律,强化政策宣传,提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知晓率,构建根治欠薪“零容忍”常态化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推动根治欠薪“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罚款欠薪施工企业2家4万元,为120余名农民工追回139万元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