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稳就业才能稳民心、稳经济。名山区始终把稳工作基调,以创新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涵养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将计划变成行动力,千方百计保就业、惠民生,稳步推进全区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
一、在缓解就业结构矛盾上下功夫
早着手、远谋划,深入剖析当前就业结构,着力解决“有人无岗”与“有岗无人”问题。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就业”模式。利用“直播招聘”等线上推介方式,“加”出岗位机会和就业选择,提高就业质量,助力各类群体“云求职”,二是扩增量,多渠道开发优质就业岗位。深入企业问需求岗,融入群众倾听诉求,持续存储优质岗位,及时向求职群体传递信息。三是“精准”服务,提质增效。聚焦高校毕业生这类群体,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训育才,多次深入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工业园区等,摸清院校教学专业、企业用人需求及区域产业动态,召开工作座谈会,为企业与教育行业搭建平台,更好实现产教优化融合,训后无缝衔接,提高就业成功率。去年以来,开展各类招聘活动58场,发布岗位信息4719条,提供就业岗位4.2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5880人;开展各类培训班次54期,培训2469人次。
二、在促进区域合作交流上用足力
紧紧围绕“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并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区域合作的崭新篇章。一是建立关系强化交流。近年来,先后与邛崃、什邡、蒲江、大邑等县市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覆盖面,不断为就业创业注入新动能,全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共办活动,互通资源。参加邛崃市2024“蓉漂杯”现代农业“双招双引”邀请赛暨“赢在成都 就在邛崃”创新创业大赛,并与邛崃、大邑、蒲江、汉源、天全等形成联盟“12345”合作框架;举办“邛崃&名山”创业交流活动2次,先后为65余名创业人员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推动两地的创业工作双向互动、优势互补。三是破圈交友,双向发展。主动融入成渝地区经济圈,结合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赴重庆市走访慰问农民工,传递区委、区政府对名山籍农民工的关心。以“小切口”推动区域交流工作“大联动”,赴新津区“技能小镇”参观学习,为全区人才培育、工匠培养、就业创业注入新动能。
三、在帮扶重点群体就业上赋真情
加强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建立优先服务、分类帮扶、动态管理等帮扶机制,落实就业需求共享、就业指导共享、就业能力共育的均衡公共就业服务,动态清除零就业家庭。一是抓创新,开展求职训练营活动。组织36名高校毕业生从职业规划、兴趣爱好等方面挖掘自我,进一步改变就业观念,帮助29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二是抓重点,写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的文章。在就业岗位和机会供给上下功夫,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实现脱贫人口务工就业5362人。三是防风险,规避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切实运行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监测好外出务工脱贫人口返乡就业情况,规范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公益性岗位519人,确保零返贫、稳就业。
四、在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上严标准
夯实服务保障体系,强化就业创业服务队伍建设,深耕温暖人社服务理念,做广大群众的贴心人。一是严格落实政策,送上政策“及时雨”。落实场地支持、租金减免、税收优惠、创业补贴、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利用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全区创业担保贷款提效增量。去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304.5万元,创业补贴36万元。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提供更优的服务。下沉一线,当好基层就业创业“最后一公里”服务员,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作态度,主动并用心服务群众,做群众就业的指导人,创业的引导人。主动服务群众千余名,帮助600余人实现创业。三是加强区镇(街道)互动,同向提质增效。协同镇(街道)劳动保障协理员参加雅安市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1人荣获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优秀奖,《“四项措施”推动创业担保贷款创新高》获优秀就业服务成果奖。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建,激励先进、树立典型的方式,不仅提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人员能力,增强区、镇(街道)工作人员凝聚力,更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能力,让公共就业服务质效更加明显。
民生无小事,名山区系统谋划、深入思考,坚决扛牢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大政治责任,着力构建大就业促进和服务格局,建好就业蓄水池,在就业扩容、创业提质、服务增效、区域联动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全力以赴稳就业保民生,切实兜牢群众幸福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