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芦山县人社局紧紧围绕工伤保险“小险种,大保障,大作为”工作思路,立足本职、守正创新,通过“三强化”举措,稳步推进工伤参保、工伤预防、工伤认定和工伤待遇支付工作,实现工伤保险服务从“能办”到“好办”“快办”的跨越式升级。
强化“零距离”宣导。建立“媒体+工伤宣传”“跑腿+工伤宣传”模式,形成“人社部门、业主部门、企业(园区)、乡镇(街道)”四方“立体式”宣传网格,大力开展工伤保险政策宣传,有效提升全民参保意识。全面推行“定期摸排-实时推送-快速参保”高效响应机制,抽调得力骨干组建“建筑行业工伤保险排查专员”,定期核查在建工程项目参保情况,对未及时参保的用人单位通过“一对一”电话、上门宣传等方式强力督促依法参保。截至目前,工伤保险参保缴费17407 人,其中建筑项目工伤参保 4826 人,征缴工伤保险费 251.14 万元。
强化“全天候”服务。全面梳理工伤认定业务流程,实施“一次性告知清单+容缺受理+专员包联”服务模式,关键材料齐全即可“先办后补”,申报材料一次性通过率从60% 提升到90%,有效压缩业务办理时限。坚持“简案快办、繁案精办、疑案严办、难案同办”工作原则,构建“快受理、快调查、快结案、快送达”全链条服务机制,推行“一线工作法”,主动下沉工地、企业开展“现场办公、实地调查”,让劳动者维权更高效、更暖心。截至目前,启动容缺受理16起,24小时内完成工伤现场取证 20 起,处置简易程序案件 48 起,造成人员伤亡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件2起,疑难案件 5 起,工伤认定平均时长减少至30天,认定效率提升100%。
强化“便捷式”保障。建立司法、法院、人社行政争议实质化解“3+N”工作机制,积极推行“认定+调解”“复议+调解”工作模式,将调解贯穿工作全程,从端口减少劳资双方诉累,有效实现行政争议“前端化解”、群众权益“高效兑现”。建立“认定-鉴定-赔付”闭环机制,推行工伤待遇制度“快受理、快审核、快拨付”“一条龙”模式,持续优化工伤保险经办流程,精简材料、压缩时限,让工伤职工能够更便捷、更高效地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截至目前,诉前成功调解工伤案件9起,完成工伤待遇支付140人次,发放工伤待遇374.6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