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芦山县人社局围绕“以才促产”工作思路,构建“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大师引领”三大育才模式,持续优化县域人才结构、壮大人才队伍,有效破解芦山县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不足、技能培训就业率低等问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校企协同,优化纺织产业人才结构
一是推行技能培训新模式。牵线纺织高校和纺织企业,开展学徒制培训,通过“校企双师、工学交替”方式,围绕智改升级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纺织技能人才240名。二是共建产业课程新体系。培训课程涵盖生产关键环节,课程内容结合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需要,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完善现代纺纱、织造工艺等产业课程体系。三是发挥政策激励新效能。通过政策补贴、技能认定等方式,撬动企业、职工参训能动性,目前已兑现企业培训补贴66.6万元。颁发纺纱工中级证书85人,职工训后月工资上涨5%-10%,企业生产效益提升6%-8%。
二、产教融合,夯实食药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智库专家“把脉问诊”。与四川省专家服务中心签订《姜城智库共建协议》和《专家合作协议》,通过专家智力服务下基层,破解技术难题,促进成果转化。目前智库专家访芦24人,提供建议68条,解决技术难题10个。二是挖掘培养“田间秀才”。举办中药材种植专项技能培训班,收集、整理和推广药农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传统技艺,促进传统知识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目前已累计挖掘培养“中药能人”49人。三是规模孵化“乡土创客”。注重培训实地观摩、种植实践、合作社运营讲解,提供创业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目前已有12名参训能手自主创业,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科学种植,推动了我县食药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三、大师引领,激发根雕产业非遗潜力
一是传承匠心,壮大技工队伍。围绕大师技艺传承,打造1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1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面向社会爱好者、青年学徒等开展系统性、多层次的技能培训,目前培训雕刻技工1600余人次。二是融合创新,做大产业市场。在传承传统雕刻技法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美学内容,鼓励学员大胆创新,以“技术”孕育“艺术”,以多元化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目前商品覆盖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三是结合文旅,孕育商业品牌。将根雕元素融入本土文旅发展版图,打造县域独特商业品牌。目前已有167名学员自主办厂开店,全县根雕行业在营公司158 家,根雕产品在营个体户322家,“金丝楠根雕技能小镇”品牌已初具雏形。